4月20日上午,雅安滎經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云霧繚繞,鴿子花和高山杜鵑沿路盛放。走進4000余平方米的熊貓森林國際學校,魯班的倉庫、樹謎屋、好奇劇場、童軍橋、木作工坊、先鋒部落……各式主題項目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密林中,宛如推開一扇童話般的大自然之門。
踩著木樁臺階道路沿路向上,各式各樣的“樹屋”格外醒目,有的環(huán)抱整棵大樹,有的被樹冠包裹,還有的依山依樹而建。“學校以順應自然、尊重自然、保護自然為建設理念”,營地導師劉文學說,“這樣的設計既保留了營地內原始地形地貌,保護豐富多樣的天然植被,也能讓學員真正深入和探索這片森林。”
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里的第一所自然學校,這里開展以“大熊貓保護教育”為主旨的自然研學活動。“每到周末和假期,學校課程場場爆滿。”劉文學介紹,2020年,熊貓森林國際探索學校正式對外開放,接待了1000余人次的自然教育活動。今年,隨著越來越多來自成都、重慶的學生報名,學校整體接待能力亟需提升。目前,學校正在實施升級改造,預計7月前完成升級,屆時可以滿足150名學員入住。
30公里外,40多個學生正在古城田野自然學校進行實踐活動,春日的田間地頭里,一派生機勃勃的勞作景象。“我們每周都來這里‘干活’,自己動手特別有趣。” 4月20日下午,滎經縣胡長保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子涵,正在清理埋在土里的塑料口袋。
“今天主要在做環(huán)保實踐,清理土地里的有害垃圾,還要學習土壤檢測、土地生態(tài)修復和堆肥等。”正在指導學生的課堂老師介紹,上一期同學們種植了蘿卜和油菜,這一季剛種下玉米。
學校將田野勞動實踐教育和自然教育相結合,學生們在這里親自感受作物從育苗到栽種再到收獲的全過程。從2020年10月投入使用開始,古城田野自然學校采用定班定點的方式,用30余塊開展自然教育和田野勞動實踐教育的“一畝園”, 每畝園可供一個班學生進行勞動實踐,打造了田間生態(tài)解說徑、農耕文化長廊和田間科學坊等配套設施。
除了熊貓森林國際學校和古城田野自然學校,滎經還以大相嶺茶馬古道和絲路砂都國際營地,搭建全域自然教育的驅動體系,走出一條文旅產業(yè)發(fā)展與自然教育相促互通的新路子,全力打造國內田野自然教育第一縣。
發(fā)展自然教育,滎經有著無可取代的生態(tài)優(yōu)勢。這里森林覆蓋率80.3%,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(qū)之一,被學術界稱為“天然的生物基因庫”和“動植物博物館”,更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南部重要區(qū)域。過去,大熊貓國家公園重保護、促發(fā)展,但對于發(fā)展方式一直沒有明確路徑。近年來,滎經轉變思路,將對生態(tài)保護的約束力,轉化為自然教育的發(fā)展力。自然教育和文旅產業(yè)相結合,滎經走出以自然教育為主的文旅新業(yè)態(tài)。
未來,滎經將繼續(xù)構建全域自然教育協(xié)作平臺,打造成渝地區(qū)自然教育學校最多、體系最完善,在國內有代表性、世界有知名度的全域自然教育基地。(羅鎮(zhèn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