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網(wǎng)絡訂單,周光興也是一錘一錘地打,保證刀具品質(zhì)
11月9日,距離“雙十一”2天,成都天府新區(qū)太平鎮(zhèn),幾個鐵匠正在備戰(zhàn)“雙十一”,他們沒有瘋狂地向自己的購物車里添加商品,而是在打刀。全國各地的訂單飛向了這里。鐵匠中領頭的叫周光興,今年56歲,打刀40年,被稱作“成都刀王”。40年,憑借打刀他走上高峰,卻又跌落低谷,最終靠雙手和信念,借時代東風,讓周家刀煥發(fā)了新生。
他的故事,猶如一首冰與火之歌。
【爐與火】
這一錘下去就是40年
“人生有三苦,撐船打鐵賣豆腐”,民間的一句俗語,道盡了行業(yè)的辛酸。
周光興從爺爺輩開始就是鐵匠,當他拿起鐵錘時,只有16歲半,那是1980年的下半年,四姊妹中排行老大的他,開始和父親學打刀。
起初,周光興還掄不動12斤重的大錘,只有拿最輕的6斤重的錘子。燒得通紅的鐵塊從爐子里被夾出,他和父親的鐵錘便一錘一錘砸下去,鐵錘和鐵塊接觸的瞬間,火星四射,時不時有火星子濺落在皮膚上,痛得他直咧嘴。
一年多過后,周光興就能拿12斤的大錘了,他和父親兩個人,一天可以打6把菜刀,鐮刀的話則可以打20把。當時一把菜刀賣1.8元錢,一把鐮刀賣7角,雖然苦,已經(jīng)可以維持生活了,而且過得還不錯。就這樣,周光興這一錘子打下去就是40年。
一鋼二火三匠人
爺孫三代打刀,周家刀在太平鎮(zhèn)小有名氣。周家刀以鋒利和經(jīng)久耐用著稱,一把菜刀可以用二、三十年,而且免費修,這在當時是非常有吸引力的。要打好一把菜刀,周光興總結為“一鋼二火三匠人”。前兩個是制刀的技藝,鋼要選最好的,在捶打加鋼的時候,鋼要加得深,加得厚?;鹨灿兄v究,要恰到好處?;鸫罅说度幸笨?,火小了刀刃要卷口。
他舉了個例子,打刀的時候,火候沒有控制好,刀身有一小塊地方起了泡,這時打刀的人可以稍作處理,買家是看不出來的,但卻會影響刀的使用壽命。這時,只有打刀人的良心來監(jiān)督自己。
【冰與霜】
無情的沖擊
當時代的大潮襲來時,周光興曾引以為傲的東西卻不堪一擊。2000年左右,鎮(zhèn)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,鐵匠鋪最少時只剩兩個人,爐子里曾經(jīng)熊熊燃燒的火,眼看就要熄滅了。
更大的沖擊還在后面,交通和物流的飛速發(fā)展,讓外地的機器刀涌入了本地市場。這些從流水線上生產(chǎn)出來的菜刀,外形更為美觀好看,價格還便宜,一把刀只要10多元錢,而周光興的手工刀則要賣到30多元錢。
買主越來越少,原來想學打刀的年輕人消失得無影無蹤,生意眼看難以維持,更讓周光興擔憂的是,打刀的手藝恐怕要失傳了。
陽江之行
到底是將鐵匠鋪一關了之,還是轉(zhuǎn)行做機器刀,左思右想之后,周光興決定暫停鐵匠鋪的生意,走出去看看。他到了廣東陽江,這里的刀具很出名。
經(jīng)過一番探查與學習回到太平鎮(zhèn)的周光興選擇了堅持,并向更高的技術發(fā)起了沖擊。在周家刀里,最精品的一種刀叫千層鋼刀,也叫技術刀,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刀身上有經(jīng)過成千上萬次捶打后形成的花紋。因為工藝復雜,價格昂貴,已經(jīng)多年沒打了。他決定一試。
【破與立】
酒香也怕巷子深
不知道捶打了多少次,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,2015年,千層鋼刀被打了出來。盡管當時生意仍然一般,但周光興還是覺得,應該堅持下去。
一天,一位剛畢業(yè)不久的大學生找到了他,年輕人開門見山,“既然你的刀那么好,為什么不在網(wǎng)上賣呢?”本不熟悉網(wǎng)絡的他,決定一試。大學生的頭腦加上周家刀過硬的質(zhì)量,第一個月就在網(wǎng)上賣出去了幾十把。周光興恍然大悟,酒香也怕巷子深,必須要借時代的東風。
很快,在網(wǎng)上的第二家、第三家開了起來。
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傳播速度是可怕的,周家刀在網(wǎng)上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,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,一把千層鋼刀可以賣到1000多元。很多人慕名來找他買刀、打刀。一位新西蘭人拿著木頭做的模型,找到周光興打刀,打出的刀讓老外很滿意。
最愛看差評
去年“雙十一”,周家刀賣出了20多萬元,今年“雙十一”,周光興有信心賣到去年的金額。網(wǎng)店的事侄兒在負責,一有空他就會戴起眼鏡坐在電腦前,專門看網(wǎng)上的差評。“時代在進步,我們的手藝也要緊跟時代的腳步,要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。”周光興說。
改進刀把就是網(wǎng)上買家提出來的。周家刀以前用的是半截柄,這種刀把制作簡單,成本低,但在切菜切肉時,菜屑、肉末容易鉆進縫隙里,滋生細菌,不好清洗。
周光興果斷進行了改進,換成了二合一刀把,通過錘子的敲打,刀柄和刀把完全合在一起,雖然工價更高,花的時間更長,但他覺得是值得的。
生意越來越好,周光興一直擔心的手藝后繼無人的問題,也迎來了轉(zhuǎn)機。他的制刀技藝被評為天府新區(qū)區(qū)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他本人也被評為四川省農(nóng)村手工藝大師(金屬工藝類)?,F(xiàn)在,他的制刀團隊已達到了8人規(guī)模。(何良)